`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阅读更多

经济学十大原理

 

类别一: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做出取舍,也就是说需要把有限的资源做出分配,一方面的投入增加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投入减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获取最多东西的特性;平等是指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间分配的特性。当政府出于平等的考虑将富人的收入分配给穷人,理论上是以效率的降低为代价的。

2、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其实也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个人认为在经济学中对个人行为比较有意义的一个理论,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量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种调整称为边际变动,人们应该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作出最优决策。当然边际收益和 边际成本的计算才是问题的关键。

4、人们会对刺激作出反应

      人们很自然的会通过比较收益和成本作出决策。有意思的是经济学原理可以用到很多现实问题中,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安全带和汽车安全的公共政策问题。

类别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能使每个人过得更好

     贸易不是单纯的竞争,当贸易双方都能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就能达到所谓的win-win;家庭间的贸易,企业间的贸易,乃至国家间的贸易都遵从该原理。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亚当.斯密说的,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来指引经济活动。与市场对应的就是传说中的计划经济,显然,现在大部分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看《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的政府干预有了清晰的了解。由于各种原因,市场可能不能有效配置资源,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于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的原因对经济实施干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最成功的案例自然就是罗斯福在1930s对美国实施的新政。

类别三:整个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简单的说,美国的2%的增长率比中国8%的增长率更能让人民活的好。

9、当政府发行了更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流通的货币量增加了,能买到的东西却不变,结果就是商品的单价上涨。中国楼市不属此例范畴。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这个是最有意思的一个理论,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的调整缓慢导致的。假如政府减少货币量,在长期中,这个政策变动的唯一后果是物价下降,但不是所有价格都立即作出调整,就是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有粘性的,因此,对价格的变动完全调整前,货币量的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